赴日读研申请误区

阅读

       随着日本政府不断推出吸引高层次留学生的优势政策,充实奖学金制度,改善学习、生活条件,以及赴日读研的信息和优势被广泛的了解和认识,近来,国内掀起了赴日读研的热潮。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受赴日留学就意味着读语言学校这种观念的影响,不少的申请者套用语言学校的申请政策和程序,陷入了申请误区,导致申请失败,主要表现为:


        一、认为赴日读研只是提供材料,申请在留资格和签证。 


       日本的语言学校大多由公司经营,以赢利为目的,计划招生人数很多,通常在100-300名左右,达到一定学生规模方能维持,所以对申请者的要求相对较低,只要在年龄、学历、经费支付等方面符合日本入国管理局的标准,统统可以录取,因此,读语言学校重在申请。

 

       而日本的大学院(研究生)招收的是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其最基本的标准是考查申请者是不是有进入大学院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招生人数有限。由于国内教育观念、研究训练方法的限制,对日本的教育制度研究方法缺乏了解,以及中日在教育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国内的大学生在研究课题选择和研究计划书作成等方面往往无从下手,即使能够赴日后,在修士(硕士)博士进学考试以及其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也困难重重。这就需要谙熟中日教育状况,研究思维方式的学者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现实情况是,许多申请者以学习忙或者工作忙、再就是不会为由,不去认真地准备研究计划书,希望让别人来代替。这是因为不明白做课题确定,做研究计划书的意义。其意义在于,一是为了申请导师,二是为了锻炼自己,为将来赴日研究做准备。毕竟将来进大学院要考试,合格了还要进行研究,这些都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如果现在不努力,将来要吃亏的。


       二、对于地区、学校过于挑剔。 


       经常有学生,以某地区某学校有亲戚、同学、朋友希望得到照顾或打工是否方便、城市是否繁荣为理由,甚至以气候等原因挑选地区、学校。这明显是受申请语言学校的影响。日本的语言学校数量多,分布广,希望申请者多多益善,如果不考虑拒签率,申请者可随便选择地区学校。需要说明的是,在日生活学习过的人都知道,亲戚、同学、朋友的照顾是十分有限的;打工主要取决于语言程度而不是地区;日本的国立大学都在县厅(省府)所在地,除几个特大城市外,其他县厅(省府)所在地城市差别不大。这且不说,如果以这些理由选择地区和学校,将会大大降低申请的成功率。原因如下:


     1、日本的国立大学总共有84所,除去专业性的大学,绝大多数地方(县)只有一所国立大学,如果是挑选某个地区,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上意味着只能申请一所大学。另外,有些大学招收研究生有严格的限制,如只接受国费留学生,或与之有学术交流协定、学生交换协定大学的学生等。


     2、绝大多数日本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采取指导教授决定制。教授接受申请者的最基本前提是所研究的专业课题必须与教授一致。不论在哪个国家,研究同一课题的导师都是有限的,在同一所大学里研究同一课题的导师就更少了。另外,即使成功地对上了导师的研究课题,但导师接受的研究生是有限的,一般只带一、两个人,名额已满的情况很多,导师出国讲学不便接受研究生的情况也不少。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导师联系的方式——这个不行联系另一个,也就是说只能是以专业课题来联系导师,从而确定学校,确定地区,而不是相反,更不是以其他因素来确定,否则申请渺茫。   


     3、不少大学对申请者的资格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如有的大学要求必须提供日本留学考试成绩,由于该考试不在中国举行,国内的学生无法申请有此类要求的学校;有的要求提供日语能力考试成绩或托福成绩,没有这方面成绩的申请者无法申请有此要求的学校;有的专业要求必须在大学期间学习过该专业,如果没有这些资格而非选择某个地区、某个学校,那是不可能申请成功的。


     4、教授是否接受申请者的因素主要有:①申请者的基本条件象学历、语言水平;②基础学力即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③培养潜力。后两项主要是通过成绩表、研究业绩、论文、作品以及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计划书的写作来判定。除此之外,还要看毕业学校的档次,一般情况下,毕业学校档次应与所申请的学校的档次相当,如果差的太多将会影响申请。


       三、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达人日本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不得不说的是,有很多学生分不清自己喜欢的和自己真正能研究的课题。申请能否成功,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对自己的实力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留学目的进行清楚的把握。每个学生都希望能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不是说这个内容就有学术价值,或者说在日本可能找不到在这方面搞研究的指导老师。尤其是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因为自己喜欢经贸,就想到日本读大学院时换专业去研究经济贸易。严格的说,日本大学院是搞专业研究的地方,不是兴趣班。而且,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在学部阶段对专业有一定的只是基础,或是研究经历。单纯学习日语的学生,想凭着喜欢就去研究经济贸易或是法律,或是其他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到头来失败的多。

 

      当然,没有理想是不行的,关键是如何在保坚持理想的同时,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实际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现在的知识水平可能研究什么。不清楚这一点,很盲目的申请自己认为喜欢的方向,到最后很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或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研究,而不得不中途放弃。 


       另外,如果仅仅是想体验一下日本的大学院生活,怀着可能的话拿一个学位这样的想法,而志不在做学问,也自感没有多大能力做学问做研究,那最好是申请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校,否则即使申请成功,赴日后将会增加自己的负担,甚至连自己起码的目标都达不到。因为越是一流的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就越高。如果你没有水平,首先影响到导师对你的看法,你可能不能从研究生考入大学院;其次,即使侥幸考上,你的日子也不好过,你可能跟不上课程,做不了实验,写不出研究报告、毕业论文,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 


       四、把就职培训和学术研究搞混。 


       上面已经说过,日本的大学院是做学术研究的地方。这一点应该不难理解。因为中国也好,其他国家的大学院也好,也都是以学术研究为主的。现在有很多学生要求专业研究必须要能保证找到好的工作。这一点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有很多技术性的研究是可以跟今后的工作直接联系起来的,这方便在理工科表现的很明显。而文科就有很大的出入了,比如研究经济学,可能是用宏观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涉及很多的高等数学的计算和统计,但是这仅仅是在理论层面做一个经济分析。想把这个结果直接应用在工作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很多学了企业管理学的人毕业以后,不可能都去管理企业一样,专业的学术研究不一定会直接应用。可以说,文科方面的学习研究,大都是培养学生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对于各种问题的挖掘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今后就是要运用这些能力和素养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工作。 


       所以,不要把大学院的研究看成是就职培训。学术研究的成果可能不会直接影响工作,但是,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历、方法等等,都会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体现出来。而大多数的公司在选拔人才时,除了看专业,更多的是考虑这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因此,重视专业研究的附带价值,不盲目的和职业挂钩,才是明智之举。 


  总之,申请者和大学之间都是双向选择,申请者选择学校,学校也选择学生,最终是否录取关键在导师、在学校的规定、在自身的条件,而不是一相情愿。选择理想的学校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遵循赴日读研申请的规律,牢记自己是去做研究的,应以专业课题为基准,以自身条件为基础,确定导师、确定学校、确定地区。另外,大学院毕业后,可以自由地选择就职地区,就职的地方才是比较固定的居住地,因此,还是以课题确定学校,就职时再选择地区,这样才能实现自己赴日读研的梦想,才能在赴日后顺利达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