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语言学校
最传统的留日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学语言的地方,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人把他作为考修士的跳板,因为传统而且几乎没有技术难度,所以更多的中介会做,所以在国内经常听到一种言论,就是读完语言学校可以直接考上修士,但是事实如此吗?
我们以东京和京都两所号称进学第一的学校为例
富士日本语学校2018年毕业人数合计1000人,升入大学院217人,占总比约22%,请注意,这里还包含大学院的预科,即研究生(下同)。
以上数据来源于日振协:フジ国際語学院
JCL日本语学校,2019年毕业人数合计301人,其中升入大学院也仅有129人,占总比约43%。
以上数据来源于日振协:JCL外国語学院
我们再来看看具有很大名气的国书日本语学校,1990年创立,到目前已经快30年的老牌名校,定员740人,虽然名气上比上述两校稍逊,但是绝对也算的上语言学校里面的超级航母了。
2019年,毕业生合计407人,其中升入大学院68人(含研究生),占毕业总人数的约17%,大学83人,专门学校116人。这样的业绩应该算的上日本比较优秀的了,而真实的数据说明,进入大学、大学院的仅仅只有37%,而接近63%的学生都进入了专门学校。
以上数据来源于日振协:http://www.nisshinkyo.org/search/college.php?lng=1&id=214
而日本其他绝大部分学校,毕业生最多的就是进入了专门学校,进入大学院的人数,基本都在10%左右。
网上有种说法:进了研究生,结果考不上
这种完全是田忌赛马式的说法,没有哪一种进学途径没有缺点,直接考试就没有落榜的吗?关键还是要看数据,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数据支撑的言论都是耍流氓。
两方面问题需要分析
1、 是找中介办还是DIY,这在网上分为两大阵营:DIY派和找中介派
首先咱们没必要装
个人观点是
上策:自己动手DIY,申请经验在小春最多,豆瓣或者知乎上也有不少,积累了很多前辈的经验,如果能申请到满意的学校,省下几万的中介费是最好的选择;
中策:自己申请不成功,找个靠谱的中介申请到心仪的目标校,甚至可以申请到更好的学校。
下策:不找中介,自己申请一个层次较低的学校。
在这里,不进行任何引导,网上有不少人抨击找中介申请研究生途径,其中不乏很多的键盘党,总觉得花钱借助外力,就是偷鸡摸狗的勾当,对这样的观点,本人并不认同。
从近年国内研究生中介的蓬勃发展可以看到,市场正在扩大,所谓存在即合理。个人觉得,英雄莫问出路,花钱找中介进入更好的学校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前提是找个靠谱的中介(网上不少人抨击研究生不好,很多就是来源于被不靠谱的中介被坑之后的宣泄)。另外一定要加强个人参与度,也就是要把中介弄的计划书等申请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可以起到一个辅助学习的效果,最终做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研究生的考入比例到底如何:
很多人对于通过研究生升学,最大的担心就在于研究生终究是个预科,最终能否顺利考入修士是关键。
总结有以下几点:
首先、研究生可以轻松获得学校的复习资源,甚至有些学校的过去问是不向外校公布的。
其次、研究室会给研究生配一个辅导员,他可以辅导你复习考试,以及解答过程中的学习疑问。除了辅导员之外,可以结识尽可能多的研究室前辈,这些前辈要比外面的进学塾的经验更加的靠谱和真实。不懂的地方,多跟教授交流,掌握教授的分析课题的思维模式很重要。
再者1、非最顶尖的大学,例如TOP10往后的国公立大学,相对竞争并不是很激烈,研究生“内定”似的进修士,依然存在,尤其是地方国公立,几乎研究生进修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要不是差的太离谱。曾经听到一个同学的真实案例,教授让他去读某些论文,居然面试的时候,所问的问题就在论文里面。
再者2、如果觉得所在的研究室甚至专攻比较难考,因为在本校,可以获得更多的好考的专业,而且选课都是公开的,所谓“鸡蛋不必放在一个篮子里”,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专业,去修一些相对和蔼的老师的课,对于最终的修士考试都是积极的准备。
最后,同等条件下,教授相对还是愿意收自己的学生,平时给教授留下努力上进的印象,多修可能成为面试考官的教授的课,起码面试的时候,不会因为陌生的日语发音而怯场。考试的计划书一定要事前获得教授的认可,获得教授认可的计划书,就不会成为你考试时的牵绊,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计划书是教授必问的,所以这个问题上不能卡壳。
以下官方数据说明了各知名大学最近的修士考入比例,虽然其中有不少本校的学部生,无法准确的说明本校研究生考入了多少,但是研究生恰恰就是很大程度享有了本校学部生的学习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