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里,我们讨论了日本人的“谨慎”和中国人的“随性”,本篇我们会继续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继续说说跟日本人交往的正确打开方式。
案例:一个印章引发的麻烦。
W同学第一次去日本的银行办理开户的时候,需要在银行合同上盖章。结果不小心把一点点朱红蹭到了纸上,本来以为擦一下就没事了,结果被银行要求重写一遍。写第二遍的时候,不小心将小的ョ写成大的ヨ,于是不得不写第三遍。。。
更麻烦的事出现在W把印章弄丢后,由于新刻印章的字体跟旧的不一样,所以后来在申请房租水电费自动扣款的时候被银行拒绝,导致不能按时支付,差点被罚以大额的违约金。
在跟我们讲述此事时,W同学认为日本人太死板,很多书类材料不过是走个形式,写错了变通一下就好了,没必要这么较真。
尽管有时候笔者也认为,很多书面材料容易流于形式主义,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还是应该好好盖章,仔细填写,再三检查,注意保存,尤其是不要把重要材料折叠或弄脏。另外,日本是印章文化,小小印章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证明,更是我们的“脸面”,所以大家切记保存好印章,不要丢“脸”。
对于学术研究或者工作企划,希望各位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但对于一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基本规则,比如缴纳健康保险,垃圾分类,奖学金申请等等,还是请大家老老实实遵守规定。因为日本社会已经高度成熟和制度化,很多事情往往表面上能“钻空子”,其实最后副作用(比如被发现之后的罚款,个人信誉受损等)很大。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日本文化属于集体主义(collevtvism),所以我们经常会听说日本人下班还要跟同事喝酒喝到半夜,或者穿衣点菜会尽量跟所属的小群体保持一致。
而中国的年轻一代更偏向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尤其是作为留学大军的八零九零后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比较我行我素,更多地关注自己地想法和感受。在国内有老师家长的“照顾”,但是进入日本的大学,意味着我们需要融入一个集体文化地团体里,如果这时还坚持自己的“个性”,不但会显得格格不入,还会丢失很多重要的机会和人脉。
多多换位思考。日语里一个说法叫做“空気を読む”,大意是指在两人以上的场合,说话做事要考虑当场的气氛和其他人的感受。当然,作为外国人,日本人对我们地要求不会太苛刻,但积极融入一个全新的异国环境的过程,是锻炼自己文化敏感力和沟通能力的好机会呢。
以上我们总结了一些大家初到日本时可能遇到的交往障碍。其实同学们也不必过分紧张,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从小教育和文化的不同,导致有些同学不了解或者不习惯一些日本人的做法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日本,我这么做合适吗?”虽然具体答案还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但学会理解和尊重新环境,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在下一篇里,我们将从日语的学习和应用的角度说说怎样与日本人愉快地聊天,请各位同学按时出席~